Time:2023-10-30 Click:109
□本报记者 徐金忠
当叙事成为左右市场的重要因素之际,市场情绪对于专业投资的影响,可见一斑。华富基金陈启明也不是市场叙事的“化外之人”,只是,不同于顺情绪的叙事,他将“反者道之动”“万物皆周期”作为理解事物变化的基础逻辑。因此,在市场的普遍低潮中,他看到的是各方逆转力量的积蓄;在成长、价值普遍蒙尘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基本面因素的触底反弹。
投资能够“长大”的公司,是陈启明的投资信条。其中的“长大”,指向的是基本面层面的成长,以科技、医药等为代表的成长投资是陈启明的主赛道。对于估值层面的起起落落,陈启明也坦陈自己无法做到精准交易,而是用基于基本面的性价比作比较,为自己在估值起落中框定能够参与的机会和区间。整体而言,陈启明不是成长投资的追风逐浪者,而是价值型、均衡型成长投资选手,有得有失,得之安然、失之坦然。
边际向好因素正在累积
当下的市场,有太多的叙事角度可以切入,而且,各种叙事的逻辑,犬牙交错,剪不断理还乱。其中,当前最强大的叙事,莫过于在市场整体偏弱情况下,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陈启明不否认当下市场存在的制约因素。“今年以来,特别今年年初,大家觉得疫情一结束,经济方面大干快上,宏观经济将大幅复苏;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将很快见顶,美联储加息催化美国经济通胀,经济进入衰退通道。但是,实际的经济运行,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陈启明表示。
与此同时,在外部环境方面,原有的压力并没有消失,反而不断有新的摩擦出现。陈启明将外部的压力,分为贸易、科技、金融三个层次。贸易层面,陈启明认为,多领域的贸易争端还在继续;科技层面,目前已经涉及科技行业的多个领域;金融层面,在宏观周期错位的情况下,金融领域的诉求出现较大分野,阶段性的矛盾不时出现。
陈启明表示,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资本市场阶段性的赚钱效应较差,在此基础上,市场更是在情绪层面形成了低迷的叙事逻辑。“我一直很认可道家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陈启明在分析当下市场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叙事视角和逻辑。“反者道之动”意味着物极必反,所有的趋势都在积蓄着反向的力量,这也是道家的基本辩证思维之一。在他看来,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宏观环境,乃至市场的具体表现,都在酝酿着未来反弹甚至是反转的力量。
具体来看,在外部环境方面,陈启明指出,在贸易层面,国内的产业链在摩擦中砺炼出了韧性,且国内市场和国外差异化的市场空间持续拓展。另外,美国方面的通胀压力与日俱增,已经开始动摇其经济发展的根基。科技层面,陈启明认为,应对海外压制,国内自立自强的脚步明显提速,特别是在偏制造和应用层面的科技,国内的后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极为明显。金融层面,在宏观周期的错位局面之中,后续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内宏观经济。
针对国内宏观经济,陈启明表示,虽然此前经济的复苏节奏可能不及预期,但是,经济的风险点已经逐步排除。“比如房地产行业,在持续的风险出清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宏观经济的拖累影响已经大为减弱。”陈启明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地产回落后,经济的转型发展新局面逐步打开,经济发展的引擎自然落到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力的新产业、新经济上。
“万物皆周期,中国经济基本面或已度过冲击最大阶段,边际向好因素正在逐渐累积。”陈启明总结道。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反者道之动”的叙事新逻辑及其背后的客观事实,又如何直接影响资本市场?陈启明的观点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权益市场来看,尽管国内经济仍面临内生增长动力不强的问题,但短期经济数据已基本呈现底部企稳趋势。资金面也在经历类似的周期,代表中国最优质资产的权益资产面临低估,加之活跃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增量资金或重回权益资产。综上,目前权益市场对于悲观因素的定价或已比较充分,向好因素不断累积,量到质的转变只是时间问题。”陈启明说。
这其中,有陈启明看待市场机会的多重视角,包括基本面、估值以及市场筹码分布等等。其中,基本面是陈启明最为关注的因素;估值居其次,是他寻找性价比机会的一个框架;筹码分布,则是他看待具体市场机会时的一个观察视角。
在基本面层面,陈启明认为,不论是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还是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业绩数据,都说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基本面企稳回升的势头已经出现,部分行业甚至已经确立了回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市场估值水平的回暖却尚未实现。近期,也有上市公司因为感慨市场估值与基本面脱节,而引发市场关注。陈启明认为,估值层面的回暖,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多,包括主力资金流向、投资者情绪等等。“但是,目前,不论是成长机会还是价值机会,都已经呈现整体低估的情况,市场估值的弹簧,已经被压实,等待回弹力量的爆发。”
对于市场筹码的分布,陈启明则有一个颇有意思的观察角度。针对近期市场追捧“盘小无基”的标的,陈启明认为,机构主导的市场主线机会在经历极致的表现后,势必迎来松解乃至消散。但是,他也观点鲜明地表示,机构对于市场机会的发现和定价有专业性的优势,在经历“顶峰-消散”的过程后,还会迎来新一轮的筹码流动和重新定价。
基本面、估值、筹码等等,是陈启明投资框架的“四梁八柱”,但是,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对各个因素的研究精力分配、决策考虑权重,大不相同。“基本面的因素相对容易跟踪,即便是有波动,但是其主轴始终在那里。而估值的精准交易,不是我擅长的,但是,可以作为基本面研究之上,做性价比比较的标尺。市场筹码的分布,则更聚焦行业和个股,作为机会信号或者风险警示来纳入投资体系。”陈启明说。
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中,上述指标的搭配使用,尤为关键。陈启明表示,在弱势的市场环境中,基本面因素之外,估值层面的性价比选择和交易筹码的流动,都是重要的关注点。“我的产品持续保持高仓位运作,因此,只能通过性价比比较和选择来平衡组合、控制回撤。”陈启明表示。
继续看好三大板块
尽管陈启明的投资框架,可以驾驭全市场的多样投资机会,但是,他的投资主赛道,依然聚焦在科技成长类机会。投资能够“长大”的公司,是他持之以恒的投资信条。
“我的投资理念还是比较清晰的,简单总结就是要投资能够‘长大’的公司。”陈启明说。在陈启明的投资中,能够“长大”的公司,有其共性: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从长周期维度来讲,一定是这个公司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才能赚钱。所以,陈启明更倾向于去挖掘这些未来能够“长大”的公司。
“大部分能‘长大’的公司一定是顺应产业发展、顺应国家大势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这些赛道方向是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或者说是顺应社会自然发展趋势的行业,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它自然而然地出现,老百姓的需求也随之爆发。所以,我所理解的成长是去寻找能‘长大’的公司,买入并持有,跟随公司一同成长,赚取企业成长的钱。”陈启明说。
当然,对于能够“长大”的公司,陈启明也只是在其中“取一瓢饮”。
从发展阶段来讲,陈启明的投资偏好于“1-N”阶段的成长公司,在研究深度和市场配合的情况下,会朝着“0.8-1”阶段的公司做一定的下沉,但是,较少去涉及“0-1”成长阶段公司的投资。“我的投资组合是有‘中军’的,这部分是确定性成长类型的公司;组合的‘边军’则可以是高弹性成长以及部分周期成长的公司。”陈启明表示。
从行业来讲,陈启明也直言自己存在短板。例如,在周期成长板块中,对于化工等更多与行业中观环境相联系的成长投资,陈启明成功抓住了机会,但是,对于煤炭等与宏观经济联系紧密的周期成长机会,他较少参与。“与宏观联系过于紧密的机会,不在我的选择范围内,好在成长领域各种机会都有,我选择做我能认知和驾驭的投资,比如科技、医药等等。”这也是他得之安然、失之坦然的投资哲学之一。
那么,站在当下,陈启明看好的成长机会有哪些?
“继续看好长期持有的三大板块,包括科技、医药、新能源,尤其是科技板块近期呈现出较多的积极信号。我们会坚持贯彻一直以来的投资策略,淡化择时,注重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同时结合估值性价比进行配置,积极为持有人创造价值。”陈启明在最新发布的基金三季报中写道。
事实上,这些板块,是陈启明持续深研和布局的领域。
陈启明认为,对成长股投资来说,方向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而科技和医药正好代表了两个核心的成长股选择思路,新能源也可以纳入泛科技的范畴之内。“科技创新的爆发,导致需求的高速成长,所以,科技板块天然地有很多公司能够快速长大,是成长股投资非常好的领域。医药方面,第一,需求增速相对比较快;第二,长期持续性非常强。所以,科技和医药两个板块,天然就是成长股投资者乐于耕耘的板块。”陈启明说。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本报记者 徐金忠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