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23-11-28 Click:90
“我没有大公司履历,没有家族背景,甚至说不了几句英语,但不到两年时间,靠卖猫砂做出4000万元业绩。”“95后”外贸创业者刘禹川自信地说。他的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试水跨境电商的庆幸,更充满了对跨境电商未来的信心。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广大外贸企业应加快步伐,乘跨境电商东风开辟外贸发展新空间。
善用数据
“开始的四五个月,我花费4万元投放直通车效果类广告,但业绩没有实质性增长,只谈成一单生意,还因为客户投诉赔了5000元。”刘禹川笑谈。
之后,刘禹川改变打法,开始借助数据做选品,研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根据不同国家用户需求,做定制化改装。“比如,同样是卖猫砂,欧洲市场需要环保包装,用纸袋子;美国、澳洲市场需要用塑料袋;东南亚、非洲市场用编织袋。”刘禹川说。同时,他时刻关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工具——数据参谋提供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来丰富店铺产品结构。这一回,很快见到效果。
过去一年,刘禹川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投入100万元,带来3000万元营收,大概600万元的毛利润。
“数字化出海门槛不高,我在这里验证了有货就能做外贸,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公平找货的快速出海模式。”佛山市顺德区杰苧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凯作为“数字化原住民”,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把数据“玩出了花”。
2020年,21岁的黄凯从之前任职的公司辞职,背个包到亲戚开设的公司报到,主要做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业务。黄凯活用数据,通过数据参谋发现一条蓝海新赛道。借助数字化工具高效了解市场需求后,黄凯做出了差异化判断。从不懂英语、不懂业务、没有渠道,到把店做到行业TOP3,月均销售额300万元,这个1999年出生的“准00后”只用了半年时间。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表示,跨境电商通过突破时空限制,缩短中间环节,降低了国际贸易进入门槛,让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主体。目前,仅中国从事跨境电商的主体数量就超过10万家,其中贸易规模超亿元主体数量超7800家。跨境电商让商品更加高效地走出国门,也让更多境外优质产品便捷进入中国市场。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在一众“90后”“00后”新外贸人后起直追的同时,不少老外贸人也不甘示弱,发力品牌出海,用产品和技术征服海外市场。
安徽哈科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华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做品牌出海已9年,现在年出口额3亿元,不仅成功在海外打响了哈科品牌,还常年位列阿里巴巴国际站搜索热度前茅。
“现在同行大部分在卷价格,只为带个订单回去。这让很多海外客户费解,他们说,‘你们价格一个比一个低,这反而让我们心里没了底’。”李忠华说,低价策略可能是九成以上企业的立命之本,但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策略很难对中国制造带来正面效应,钱赚得越快死得越快,搞品牌化才是未来出海的大趋势。
“品牌出海正当时”已成为业内共识。江门新宝堂陈皮前不久打开了跨境电商销售新渠道。“新宝堂是广东老字号,希望通过跨境电商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和品牌。”新宝堂销售经理张春灿说。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杨春光认为,品牌出海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能够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杨春光说。
创新发展可期
“跨境电商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15年的1%增长到2022年的5%。今年1至9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的5.5%。”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近期表示,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是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跨境电商行业之所以在近几年实现快速发展,与国家不断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密不可分。
江苏省日前出台《江苏省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力争到2025年,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120个以上,培育行业领先、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境电商企业600家以上,重点培育公共海外仓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出口品牌100个以上。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今年5月,商务部表示,各地要把握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机遇,扎实推进综试区建设,打造外贸创新发展新高地。
正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所言,跨境电商正从外贸新业态转变为外贸新常态。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八成商家认为2023年中国整体跨境出口形势稳中向好。凭借线上交易、交易链条短等优势,跨境电商备受外贸企业青睐。而据世贸组织预测,2026年之前全球跨境电商将保持27%的增速。
业界认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机遇无限,未来可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本报记者 王舒嫄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