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Web3.0。那么Web3.0是什么呢?
Web1.0时代出现在2000年以前,当时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我们上网主要看到的是静态网页,网络平台单向向用户输出内容。用户只能浏览,只能读不能写,最多就是发表一些评论。那时我们能在网站上看到的内容完全由网站官方决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时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专业编辑会将时政、体育、经济等新闻制成网页,供人浏览。
而Web2.0时代相较于Web1.0时代,用户不再是只读的浏览者,而是参与到内容的创造中来。用户可以在网络上上传自己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互联网从"平台向用户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用户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从最早的微博短文到公众号文章,再到视频、游戏和各种应用程序,每个人都不仅仅是接收者,也是创作者。在虚拟世界中,创意的产生和消费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最早的博客是方兴东于2002年创立的博客中国,融资高达1000万美元,是全球中文世界的第一个博客。随后新浪博客超过了它,成为热门,尤其是娱乐明星的博客(如徐静蕾、韩寒),一时间非常火爆。虽然博客形式的内容比较长,只有少数用户能够创造内容,但它还是充分展示了Web2.0的火爆程度。
然而,Web2.0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用户生产内容,但赚钱的却是平台。例如今天的头条、抖音、快手、B站等,它们自己并不生产内容,而是依靠用户生产内容,并让其他用户来消费这些内容,平台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同样的例子还有淘宝、滴滴等平台,它们也是让用户自己开店铺、提供服务和商品,但平台从中抽取高额的佣金,赚取巨额利润。其次,Web2.0也存在用户数据隐私问题。在使用Web2.0应用程序时,我们往往需要注册账号,因此我们的很多个人信息都被网站和互联网公司收集起来。
而Web3.0的概念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有人认为这一概念最早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他认为,Web3.0的愿景是实现无服务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份、数据和命运。Web3.0是将主权还给人的一场革命,用户的数据和话语权不再被互联网巨头垄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Web3.0需要采用全新的范式来颠覆目前互联网巨头的垄断局面,保护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权益。
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存储、信息不可篡改和加密等特点,以及我们近期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初步将Web3.0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首先,Web3.0必须是开放的;其次,Web3.0必须是安全的,由于开放性与安全性的需求,密码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第三,Web3.0必然是去中心化或分布式的,开放的协议会推动去中心化的发展;最后,Web3.0的平台和应用必然具备原生通证,因为去中心化需要通过通证来自动结算各方的利益分配。
其实,顺着这个逻辑思考下去,就能想象出大多数人对Web3.0的期望和预期。开放、透明、可信任正是这个"未来"最好的解释。
倘若把钟表的表针向前调,两年前的Web 3.0还仅仅是一个朦胧的定义,大家 并不可以讲出Web 3.0到底是什么,都没有详细的新技术来验证这种思想观点。一切有关Web 3.0的猜测大量好像一场恍惚之境的想象。赶到2021...
2017年10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陆书春秘书长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互联...
原文来源:CB Insight 原文编译:白泽研究院 想象一个由用户拥有而不是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构建、运行和控制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据货币化,每当有人查看他们的最新帖子时,内容创建者都可以直接收到加密...
自合并以来,以太坊一直是区块链社区中心化问题的焦点,反对者声称转向股权证明使以太坊更加中心化。但为什么是以太坊,这些问题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集权和分权力量之间的许多“战斗”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以太坊?以太坊作为智...